WeWork 是一間專營共享辦公室業務的初創公司,估值曾高達 470 億美元。不過在 2019 年,這隻明星獨角獸的上市計劃卻觸礁,被爆出巨額虧損、管理混亂等醜聞,創辦人 Adam Neumann 亦面臨各種不利的指控。究竟這位行事作風極具爭議的創辦人是如何帶領 WeWork 快速擴張和崩壞?
超強洗腦能力
WeWork 的商業模式其實很簡單,就是租賃或購買辦公空間,加以裝修後再轉租給其他公司,但 Adam 卻經常吹噓公司願景不是純粹的出租辦公室,而是打造實體的社群,甚至可以令世界變得更美好,許多員工都受 Adam 邪教領袖般的個性吸引,真心相信他的理想而加入公司。至於出租辦公室如何令世界更美好,恐怕連 Adam 自己都不知道。
腐敗的管治
除此之外,Adam 的個人操守也大有問題,例如以公司名義購買價值 6,000 萬美元的私人飛機、將私人物業出租給公司從中獲利,甚至將「We」註冊為商標,並以高價賣給自己的公司。
其實 WeWork 的財政狀況早已千瘡百孔,2016 年至 2018 年共虧損 33 億美元,但 WeWork 卻自創「Community Adjusted EBITDA」指標,即在 EBITDA 的基礎上剔除營銷、辦公室開發設計的開支,試圖營造公司前景看好的假象,Adam 還不停對外謊稱公司擁有龐大的盈利能力。
連孫正義都慘被割韭菜
憑藉出色的遊說技巧,Adam 很快就找到軟銀集團(SoftBank)這條大水喉,據聞他與孫正義初次見面的時候,只用了 15 分鐘便說服到對方投資 WeWork。自 2017 年起,WeWork 累計獲得軟銀集團逾 100 億美元投資。上市計劃擱置後,軟銀還以 95 億美元的財務支持計劃換取 WeWork 的八成股權,難怪連孫正義都坦承下注 WeWork 是一個錯誤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