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智能手機與即時通訊軟體普及後,不少民眾都開始困擾「下班後持續收到老闆訊息」,而澳洲近期通過一項新法令,給予員工下班後的「離線權」,員工可自主決定在下班時間是否要回應老闆的訊息,而如果有公司拒絕履行這規定的話,最高可開罰 9.4 萬澳幣(約 50 萬港元)。
澳洲「離線權」在 8 月 26 日生效,員工可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拒絕僱主在非工作時間的電話及電郵。法例適用在僱用 15 名或以上員工的企業,僱員數目少於 15 人的公司,則有 12 個月適應期。澳洲工會對於此立法行為表示支持,廣告業員工直呼,「我完全贊成,我們花很多時間在使用手機與電郵。」
澳洲研究指出,2023 年每位員工平均無薪加班 281 小時,總產值高達 1300 億元澳幣。而新冠疫情爆發後,遠端或在家工作的模式反而進一步模糊上下班的界線。「離線權」法律目前適用於公家機關,預計一年後在小型企業實施,但有民眾認為,這項福利是看得到卻用不到。
澳洲就業與勞資關係部長 Murray Watt 指,「離線權」新例的設立是為追上科技發展,重申無法接受國民在非受薪時間不斷收到工作信息,並須回覆他們。而悉尼大學副教授 Chris Wright 則引歐盟旗下 Eurofound 的研究數據指,「離線權」措施能為上司與下屬帶來好處,並有助他們重建私人生活和工作的界線。
金融業員工表示,「離線權」在金融業應該行不通,由於薪金很高,員工會認為必須 24 小時待命。根據法律規定,若是為了處理緊急情況,公司還是可以聯絡員工,但員工要提出正當理由才能拒絕回應。而理由是否正當,將由仲裁機構判定,再對勞方或資方祭出罰款。
儘管僱主組織「澳洲工業總會」指出,新法倉促上路且規定模糊不清,可能會對生產力造成負面影響。但其實澳洲不是第一個保障「離線權」的國家,目前在全球有約 20 個國家或地區推行類似的「離線權」法例,法國 2017 年率先制定相關法規,比利時也在 2022 年跟進,試圖透過勞資協商在工作跟生活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