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發表了一項研究,預測在 2029 年,某一分鐘將縮短為 59 秒。這一現象的背後原因是全球暖化導致的冰蓋融化,進而改變了地球的形狀,使自轉速度變慢。

 

據報導,2029 年 1 分鐘只有 59 秒,其實這說法不精準,應該是 2029 年的某一分鐘,縮短為 59 秒,冰蓋融化延後了這一天的到來。科學家發現,因為全球暖化關係,導致南北極冰蓋融化,這讓地球形狀改變,讓自轉變慢,這變化會在 5 年後引發危機,如電腦通訊和網路大規模中斷。

 

了解時間運行的變化非常重要。儘管時間看似均勻流逝,但實際上,人類已經調整時間數十年。每隔幾年就會插入一個閏秒,以保持時間的準確性。以地球自轉週期為基準的世界時是國際標準時間的重要參數之一。一天有 24 小時,每小時 60 分,每分鐘 60 秒。

 

為了更加精確,科學家引入了原子時,但原子時與世界時並不完全匹配。為了兼顧兩者,科學家引進了協調世界時系統,當原子時與世界時差距達到 0.9 秒時,就會進行調整,增減 1 秒,這就是所謂的閏秒,也成為世界標準時間的一部分。

 

自 1972 年以來,地球自轉一直在減速,世界時增加了 27 個閏秒。然而,在 2020 年中,地球自轉速率加快,科學家預測 2029 年,人類可能首次減少 1 秒,出現所謂的負閏秒,以保持原子鐘時間和地球自轉週期的同步。

 

這一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它不僅涉及到時間測量的精確性,還反映了全球氣候變化對地球物理性質的深遠影響。科學家們將繼續觀察這一變化,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可能帶來的技術和科學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