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個老舊小區近日投入使用兩部新裝的共享升降機,為當地居民告別「爬樓時代」。這些升降機使用 AI 識別系統收費,居民按次支付費用,單次收費介乎0.2元至0.8元。
羅湖區南湖街道新南社區是一個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當地居民多為老年人、孕婦和嬰幼兒等行動不便人群約30人。為了解決這些居民上下樓的不便,社區引入了共享升降機模式,無需業主承擔大額安裝費用,而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按次付費,不乘搭便不用付費。
這些共享升降機由神州通立電梯(深圳)有限公司全額投資建設和維護。居民只需通過 AI 人臉識別系統便可使用電梯,費用會自動從預設賬戶中扣除,大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
這一創新共享模式受到居民的廣泛好評,不僅減少了經濟負擔,還解決了因為資金不足而無法安裝電梯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升降機的安裝以及後期維護費用均不需業主付錢。
據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全國各地試水共享升降機的案例並不常見,但具體落地操作中建設資金如何籌集、使用電梯如何收費、達到什麼標準可以申請安裝等問題尚未達成共識。
社區居民代表盧楚漢表示,共享升降機模式有效協調了小區內不同業主的意見,解決了前期出資難的問題。他說:「不用一次性大額支出,大家對這種模式都很支持,而且后續養護維修由企業承擔,這讓我們更加放心。」
而在一次性大額投入的情況下,第三方公司要想實現收支平衡甚至盈利,關鍵點在於政府的補貼和升降機內的廣告收益。
有法律人士表示,共享升降機模式將長期使用成本分散至小額定期支付,極大降低了居民的個人負擔。對業主來說,除了考慮技術安全和服務保障外,還需要充分評估使用權與相關權益間的平衡。
深圳市羅湖區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共享升降機模式的普及。目前,南湖街道辦已開始申請政府補貼,並計劃在其他有需求的小區推廣這一模式。政府和企業的合作,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更安全的生活環境,也為老舊小區的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