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最近發布的報告,全球正在進入一個關鍵時刻,各國領導人的決策將直接影響到艾滋病的終結能否如期實現。報告指出,儘管過去十年間,全球艾滋病防治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目前的防治力度仍不足以達到2030年終結艾滋病的目標。

截至2023年,全球仍有930萬艾滋病毒感染者未能獲得救生治療,每分鐘就有一人因艾滋病喪命。報告強調,如果各國現在就採取果斷行動,包括提供充足的資源、保護人權以及加強治療覆蓋,全球需要終身治療的感染者數量可以在2050年穩定在2900萬左右。然而,如果未能作出有效應對,這一數字將可能上升至4600萬。

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的國家包括博茨瓦納、埃斯瓦提尼、盧旺達、坦桑尼亞和津巴布韋,這些國家已實現「95-95-95」目標,即95%的感染者知道自己的狀況,95%知情的感染者接受治療,95%接受治療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然而,其他地區的進展不平衡,特別是中東、北非、東歐和中亞等地區的艾滋病新發感染率仍在上升。

聯合國強調,為實現2030年根除艾滋病的目標,全球需要加強合作,消除不平等,並投入更多資源於公共衛生系統。這包括消除歧視性法律和政策,確保所有人均能公平獲得醫療和社會服務。報告呼籲,各國必須加快行動,推動政策改革,保障邊緣化群體的權利,包括性工作者、注射毒品者和 LGBTQ 群體等,從而有效防治艾滋病。

艾滋病自20世紀80年代爆發以來,一直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隨著醫學的進步,艾滋病的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要實現到2030年終結艾滋病的目標仍需各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