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教育界需要亦要與時並進,教導下一代如何應用創新科技提升學習效能和生活質素。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於過去10月26日至11月3日的「創新科技嘉年華」中,以「透過科技學習︰發揮創意使生活更美好」為主題,設計由創新科技署資助的展覽攤位,向公眾展出包括人工智能、數碼藝術、教育科技、智慧運動及健康護理等創科項目,鼓勵大眾探索本地創科發展和激發他們的創意。

參加者反應熱烈,他們親身體驗這些創新技術,包括社交機械人「Joey」、「e-樂團」、「樂遊古詩」、「坐地輕排球」、「數碼木偶戲」、「智能斜視角度測量系統」,從中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創意和提升學習興趣,有助了解科技在教育的潛力和未來發展方向。

教大於「創新科技嘉年華」的攤位,吸引大批家長帶同子女參觀。

教大於「創新科技嘉年華」的攤位,吸引大批家長帶同子女參觀。

社交機械人「Joey」與學生互動 增強英語溝通能力

社交機械人「Joey」為學習帶來全新的互動體驗。「Joey」由人工智能驅動,能夠與兒童進行生動的交流,通過講故事等活動來增強他們的英語能力。

這種創新教學方式的一大特點是多感官互動。「Joey」作為學習夥伴,不僅能進行語音交流,還能通過面部表情和手臂動作模擬真實的社交互動,創造出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提高趣味,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Joey」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故事文本,由AI系統自動生成音頻、圖畫和閱讀理解題目等,加強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其另一個特點是具備語音和手勢識別能力。當用戶嘗試複述故事時,「Joey」能夠識別他們的語音和動作,並提供即時反饋和改進建議,切合每個學生的個別需求,實現個性化教育。

小朋友享受用英語與社交機械人「Joey」互動。

小朋友享受用英語與社交機械人「Joey」互動。

「e-樂團」讓AI協助編曲 讓音樂教育倍添樂趣

「e-樂團」是一個創新音樂教育和創作平台,結合了平板應用程式和雲端軟件,為音樂愛好者提供全方位的音樂學習和創作體驗。「e-樂團」的核心特色是其獨特的方格樂譜設計,配合多樣化的虛擬樂器和先進的人工智能編曲系統,讓音樂創作變得更加直觀和有趣。

系統內建25種虛擬中西樂器,使用者只需通過簡單的觸控手勢就能演奏出優美的旋律,並透過平板電腦,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音樂創作、演奏和欣賞,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便利性和靈活性。而錄音功能更讓使用者錄製、重溫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令音樂世界更廣闊。現場更有不少學童重溫自己的即興創作時感到新奇和興奮。

最引人注目的是,「e-樂團」配備的人工智能編曲系統「THE GRID」為使用者自動生成音樂伴奏樂譜,大大簡化了編曲過程。

利用「e-樂團」協助編曲,有效提高學習的便利性和靈活性。

利用「e-樂團」協助編曲,有效提高學習的便利性和靈活性。

 

「樂遊古詩」打造個性化體驗 創古詩學習新可能

「樂遊古詩」學習程式是一個融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學的創新教育平台。「樂遊古詩」精心挑選了五十首符合教育局建議的古詩,並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為不同程度的學生打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程式的設計理念是讓學習古詩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可以通過多種互動方式來接觸古詩:朗讀詩句、理解詩意、吟唱詩歌,甚至通過遊戲化的方式來學習。同時,程式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古詩閱讀素養,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華文化的精髓。「樂遊古詩」不僅是一個學習工具,更是連接現代學子與傳統文化的橋樑,為古詩教學開創了新的可能性。

「樂遊古詩」幫助學生更有效理解和欣賞中華文化的精髓。

「樂遊古詩」幫助學生更有效理解和欣賞中華文化的精髓。

 

「坐地輕排球」簡便設計 讓殘障人士及長者更舒適地做運動

「坐地輕排球」是一項創新的團體運動,專為提升肢體殘障人士和長者的身心健康設計。教大研究團隊為坐地輕排球開發了一款專門的運動裝備,其特色包括魔術貼和可拆卸式襯墊,大大提高了穿著的便利性。這些設計不僅能幫助使用者保持平衡的坐姿,還能減輕在地板上移動時的不適感。

最重要的是,這款裝備能有效保護運動員的關節、肌肉和下背部,顯著減少運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疼痛和磨損。這種周到的設計考慮,極大地鼓勵了目標群體參與運動。

展位以遊戲方式讓參加者體驗輕排球特性。

展位以遊戲方式讓參加者體驗輕排球特性。

 

「數碼木偶戲」:以傳統融合科技 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感

「數碼木偶戲」巧妙地將中國傳統木偶藝術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運用3D打印、實時動作捕捉技術和互動數碼藝術映像系統等先進技術,「數碼木偶戲」成功將傳統木偶藝術表演現代化,創造出嶄新的視覺藝術體驗。

為了吸引觀眾,現場特別設置LED顯示屏放映「數碼木偶戲」,通過互動科技架起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樑,效果不僅能提升觀眾的參與感,更能培養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數碼木偶戲」的特色在於其遊戲化的設計理念。觀眾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設計3D打印木偶和數碼木偶,創作專屬的故事情節。同時,通過融合中西方木偶戲元素,促進了跨文化的交流與理解。此外,完整的設計、製作和操控記錄系統,簡化了木偶戲的傳承和交流過程,並更開創了文化傳承的新模式,展現了科技與傳統藝術融合的無限可能。

「數碼木偶戲」讓傳統融合科技,增強新一代的興趣。

「數碼木偶戲」讓傳統融合科技,增強新一代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