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多間公司都出現罷工行動,除了美國波音公司的西岸工廠 3 萬多名工人罷工及美東國際碼頭工人協會已通過罷工計畫之外,《紐約時報》科技工會亦傳出前所未有的「復工條件」。
由 600 多名軟件工程師等科技員工組成的《紐約時報》科技工會,與公司進行長達兩年的待遇談判,近日工會向資方發出最後通牒。據《Semafor》報道,工會要求包括縮短工作時間到四天工作週,員工可享無限病假、對非公民員工提供裁員保障。
不過於談判上一些另類要求甚具爭議,包括員工可因為寵物去世後而放喪假、在休息室內使用有香味清潔劑,另外若在辦公室討論一些敏感新聞事件,例如涉及暴力、慘劇傷痛等新聞,必事先需提供「觸發警告」,以確保員工精神健康。
目前罷工已獲工會通過,若資方無積極回應,可能會在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的新聞高峰期間停止工作。《紐約時報》主席 AG Sulzberger 表示,工會的要求會令公司在三年內,承擔超過一億美元的薪酬和福利成本。
雖然近年新聞媒體競爭劇烈,不過《紐約時報》是美國最大媒體之一,其網上版訂閱人數達 883 萬人,是全球訂戶最多新聞網站;該公司也向來以福利好見稱,例如員工若領養孩子或尋求代孕服務,可獲一萬美元費用報銷,也為受生育困擾的員工提供五萬美元保健費,另外也有寵物、家居和汽車保險的折扣。
《紐約時報》發言人 Danielle Rhoads Ha 向《紐約郵報》透露,期待與科技工會合作,但自 2022 年 7 月以來,工會提出訴求集中在非金錢內容,例如寵物喪假、無香味清潔產品,以及禁止機器學習等,這些訴求以往在工會談判時較少出現。
有員工明言,因為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他們的工作,所以要求管理層保證他們能夠免受人工智慧興起帶來威脅。《紐約時報》指這些要求違背公司準則及新聞倫理標準,這些要求無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