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於世界地球日起,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禁止商戶銷售部分即棄塑膠物品,甚至連「棉花棒」都被列為禁銷品。

 

由 4 月 22 日起,本港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包括禁止食肆提供或銷售 9 類即棄塑膠餐具。當中包括發泡膠餐具、飲管、攪拌棒、碟。而即棄塑膠製成的杯、杯蓋、膠碗、膠盒及食物容器蓋只禁止向堂食顧客提供。

 

而在其他塑膠產品方面,第一階段將禁止銷售和免費供應棉花棒、氣球棒、充氣打氣棒、熒光棒、派對帽、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雨傘袋、食物膠籤以及膠牙籤。而酒店和賓館則禁止免費供應即棄洗漱梳妝用品及即棄膠樽裝水。宣傳用塑膠包裝紙巾與非醫療用透明即棄膠手套亦被禁止免費供應。

 

但於第二階段, 9 類即棄塑膠餐具則會完全禁止食肆提供或銷售,無論是堂食及外賣都受此限制。同時,第二階段將禁止銷售和免費供應多環膠圈套、枱布、牙線棒,以及禁止免費供應耳塞。

 

如有任何人違反有關法例,環保署將發出 2,000 元定額罰款通知書,最高可罰款港幣 10 萬元。有商會表示環保署沒有通知業界,許多人是透過傳媒報道才得知推行新措施,令商戶難以於短時間內執行。此外,如果食肆改用其他物料作為食物器皿,有可能傾瀉或滲漏。而轉用其他物料更令成本增加數倍。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表示,現階段政策規劃未有投放資源推動可重用餐具借還系統等替代方案,恐令即棄塑膠的棄置量轉移至其他即棄物物料,無助解決本港垃圾量高企問題。而各地政府除了提倡禁用,亦推動可重用餐具借還系統,以及透過獎賞鼓勵自備等措施。但現時政府只提倡禁用,並無其他補救措施及任何利誘,團體促政府加快社區推動可重用餐具借還模式,達至源頭減廢。

 

有關新法例只適用於本地的實體及網上零售業務,至於非本地的網上零售平台並不受新法例規管,所以有用開膠棉花棒的網民擔心,亦不用擔心在淘寶網買「違禁品」,或觸犯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