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Price】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精英 开设创新概念超市平买「过期」食品
由三位大学生于2016年所创办的本地绿惜超市Green Price Supermarket,主要售买已过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 的食物,本意是为了将临期或「过期」食品重新分配到有需要的人手上,以减少食物浪费。创办人韩骏谦(Terence) 、苏汉熏(Ben) 以及陈凌旭(Allison)都是90后,他们创业时仍然就读大学二年级,今年三人却经已入选福布斯社会企业界别「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成绩十分亮眼。
参与社创获得灵感 逐决意改变大环境
创办人之一的Terence和其两位拍档Ben和Allison都在参加一次惜食堂的社创活动中认识,他们因此得知港人每日平均弃置超过3,600吨厨馀,而惜食堂只能处理其中的0.1%,其馀全都弃置于堆填区,慨叹现今社会上食物分配严重不均,「有人每日浪费食物,有人三餐温饱也成问题」,便希望改变社会食物浪费的问题,加上外国如英国、丹麦等已有超市专卖「过期食品」的实例,他们便决定在香港引入同样概念。2016年,以胜出社企比赛获得的10万元起动基金,正式创立「绿惜超级市场」(Green Price Supermarket)。
跨越创业初期主要难关
创业初期三位年青人亦遇到不少困难,最大难题便是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因他们并非经营普通零售,临期食品的货源供求并非每次都能得到保证。且当时一些供应商不愿提供产品,认为他们不应靠卖「过期食物」赚钱,一些则怕若出意外会「做坏」品牌声誉。因此,他们在初期要不断向各方面解释他们的理念和营运方法,努力获取对方信任,才能开始合作。亦有幸当时的学校教授帮忙联络从事食品供应商的朋友,才能获得第一批货。
获得足够货存后,他们便开始在週末市集摆档。虽然起初有构思过利用手机平台等网上方式经营,但一番考虑后仍然认为实体店最切合他们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眼见市集营运已逐渐稳定,创业翌年便于观塘骆驼漆大厦合租开设第一间临时实体分店。
错误订立目标客群
随后他们将第二间分店定在深水埗区,原意想进驻基层市场,可惜销售量不似预期,很快便已歇业。后来了解发现,他们销售的大部分产品都来至国外,原价$40的零食即使半价仍要$20,对于基层市民而言价格仍然过于高昂,不切实际。加上香港在绿色议题上一直较保守和落后,许多市民都不能接受购买「过期食物」,认为会「食死人」,他们虽然会逐一讲解「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 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 的分别,也会耐心解释其营运理念,但亦有一些市民因其价格过低而质疑他们售卖的产品是次货,各界的质疑声不断,无奈关闭深水埗分店。
直至2019年,GreenPrice在湾仔开设分店,销情终于渐入佳境。由于湾仔区的居民多由中产阶级及外国人组成,他们一般环保意识较高,亦十分支持减少食物浪费的理念,GreenPrice的目标客群才因此变得清晰。随后便继续于大型住宅区开展分店,包括中环、鰂鱼涌及将军澳等,销售额才开始由亏转盈。
严谨把关货源品质
虽然表面上售卖「过期食品」,但他们仍有严格的入货要求。例如GreenPrice销售的货品最多只能超过最佳食用期的三个月之内,供应商亦需预先向他们表明货品的问题。除此之外,他们亦与浸大合作,定期抽样检查食物品质和营养成份的变化等。Terence与一众创办人及同事更会为产品逐件试味,他们的宗旨不只是食品安全,更要求在味道上与正常无异。各门店亦使用了电子价钱牌,产品到期后会自动更改价钱和标明「已过期」字样,确保顾客安心购物和满意。
为吸引更多顾客,GreenPrice的产品定价多以原价的一半以下销售,且离最佳食用日期越近,相应产品的电子价钱牌便会自动降价,以减少与销售同类产品的店舖竞争。
GreenPrice由2016年开业至今,全港已有8间分店。由最初三人开始创业经营,到现时经已成为拥有多达70位员工的社企,于7月更会在九龙湾开设第9间分店,发展逐渐稳定。当初三位大学生为了创业四处奔波,更要同时兼顾学业,过程中靠坚持与毅力克服了不少困难。经营至今近7年,他们亦见证了市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好,更多市民改变了对「过期食品」的误解,印证了当初的创业理念的成功。期望GreenPrice发展愈趋顺利,用创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