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诚週四(4日)公布全新的「保诚财务健康指数」调查显示,以100分为满分计,受访者的整体财务健康状况仅得53.1分,反映受访者对自己的财务信心一般。
保诚于去年9月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访问了733名年龄介乎18至60岁的香港人。调查显示,在四大评估指标中,受访港人的「现时财务安全感」和「未来财务安全感」指数分别为59.9分及52.6分,高于他们的「现时财务安全度」和「未来财务安全度」,分别得分52.3分及47.5分。
当中,18至35岁受访者的未来财务自由度和安全感得分最低。原因可能包括他们面对的各种困难,包括欠缺清晰的储蓄目标(26%)、所背负的财务负担(43%)等。相反,50岁以上受访者或已累积了一定财富,且无需再供养父母或子女,因此他们对财务健康相对感到乐观。
根据调查数据,港人的预算将52%的收入作日常开支,约3成放在储蓄,16%用作投资,当中以买股票佔多。另外,只有3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足够储蓄。
保诚亦根据受访者对财务的态度、生活方式及忧虑,归纳出五大理财人格,分别是:冒险家(25%)、独行侠(21%)、遵奉者(21%)、家庭守护者(19%)及思想家(14%)。
保诚首席产品管理总监冯伟成振表示,即使港人储蓄目标清晰,但进入完全财务自由的确有难度,加上不少人要预算过半收入作用日常开支,因此他们更会关注目前的财务状况多于未来需要,或会妨碍他们实现财务目标,引致他们对退休后的财务状况信心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