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费近30年来未有调整,水务经营帐目去年录得逾24亿赤字,成本回收率跌至不足8成。香港水务署署长黄恩诺日前表示,署方的财务情况对维持优质和稳定供水构成很大挑战,有需要调整水费,强调市民负担能力是很重要考虑因素,不寻求一次过达致完全收回成本。

香港回归不久食水供应服务就录得赤字,要靠库房即纳税人补助用水户,近10年赤字显著上升,由2013/14年度不足10亿港元,升约1.6倍,至2022/23年度逾24亿港元,成本回收率同期亦由近9成跌至不足8成。水务署调整水费的考虑因素并新增「持份者意见」。

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表示,水费开支占业界日常开支大约2至5%,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上调水费将会对中小企构成压力,其中用水量较多的酒楼及茶饮店最受影响,又指食肆按用水量支付的排污费,由千多元至逾万元,已造成一定负担,担心加价会加剧通胀。

早前与水务署会面的香港洗衣商会主席周汉强表示,由于多年没有加水费,调整是无可厚非,但认为现时各方面也经营困难,不是好时机,最理想是不要加。若然要加水费,也希望当局「轻手一点」,加幅只是单位数百分比,并按部就班调整。他指出,水费占洗衣店成本约5%至10%。如果加水费,一定会将成本转嫁消费者。

水务署今年4月组成外展队,走访不同行业及团体,聆听他们对加水费意见。现时,该署已与数个餐饮业团体及洗衣业商会的代表会面,会继续与其他行业会面,希望在决定调整收费前多听取各持份者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