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愈来愈多餐厅转为用二维码(QR Code)落单,但电子点餐其实亦暗藏危机。私隐专员公署今日(29日)发表《电子点餐的私隐关注》报告,调查发现当中有10间提供手机App点餐的餐厅,都会追踪用户喜好、交易纪录等,并把资料用作直接促销。
私隐专员公署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走访60间本地餐厅,当中10间提供手机点餐服务的餐厅,包括大家乐、大快活、元气寿司、肯德基、麦当劳、沙嗲王、星巴克、谭仔三哥米线、谭仔云南米线及香港吉野家。
调查结果指,上述10间餐厅均可以使用顾客资料,追踪顾客于手机App内的活动,包括cookies、装置资料、交易纪录、位置、喜好及行为、活动纪录及购买纪录等,用作直接促销。
当中,麦当劳、星巴克、谭仔三哥米线及谭仔云南米线,都必须先註册成为用户才可在手机App点餐,涉及收集姓名、电话号码或电邮地址等个人资料。而大家乐、大快活、肯德基及香港吉野家则容许顾客使用访客身份结帐,但就仍会收集顾客姓名、电话号码及电邮地址等个人资料。
私隐专员公署指,市民若选择使用手机App点餐,或须先提供个人资料以註册帐户,即使以访客身份点餐亦有机会被收集个人资料;至于扫描二维码点餐,虽然一般不会收集个人资料,但一旦扫描被窜改的二维码,可能会进入钓鱼网站,或在顾客手机上下载恶意软件,令个人资料有外泄风险。
私隐专员公署提醒,市民在使用手机应用程式点餐前,应了解应用程式会查阅、收集哪些资料,并仔细考虑是否提供;若以扫描二维码点餐,亦应提高警觉,检查二维码所导向的第三方点餐平台的真实性,并了解可否在不提供个人资料下点餐。另外,市民最好尽量使用在手机内置的功能扫描二维码,避免因下载第三方提供的二维码扫描应用程式,而增加手机遭恶意软件攻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