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工智能(AI)巨頭 OpenAI 宣布禁止中國等地區的用戶使用其AI工具和軟件,這一決定在中國科技界引起廣泛關注。專家預測,這將對中國AI行業帶來大洗牌,預示著中美在AI應用生態系統的分化。
OpenAI 在今年6月底宣布,從7月9日起,切斷中國的應用程式介面(API),禁止中國用戶和開發者訪問其大型語言模型。儘管中國不在 OpenAI 正式支援的國家之列,許多開發者透過 VPN 等方式使用其服務。此消息一出,立即在中國科技界引發轟動。
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中國大模型廠商紛紛表態,為受影響企業和開發者提供免費的遷移方案,有些還順勢降價,降低使用門檻。專家指出,雖然這些替代品在性能上與 OpenAI 有差距,但它們與本土應用和解決方案無縫結合,具有一定優勢。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商業大數據分析中心聯席主任龐嚴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OpenAI 原有的企業用戶可以輕易轉到中國的大模型廠商的平台上,甚至可以直接使用開源平台繼續運作,限制措施最終對客戶服務的影響不會太大。」
OpenAI 的禁令讓許多依賴其技術的中國企業措手不及,尤其是一些資金有限的初創公司。這些公司過去通過將 OpenAI 的技術「套殼」成自家產品進行商業化營運,現在面臨巨大的技術和經濟挑戰。
新加坡管理大學計算與信息系統學院副教授朱飛達表示:「這些套殼大模型的價值並不高,OpenAI 的限制措施其實是在加快中國 AI 行業的優勝劣汰,讓一些缺乏自主研發的企業被淘汰。」
有業界人士認為國產大模型技術水平仍有待提高,它們回應問題的精確度一般不如ChatGPT,相信有需要的企業或轉移數據庫前往其他地方,以繼續使用ChatGPT,惟轉移過程需時,而且面臨美方數據偵測、分析以至禁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