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Price】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精英  開設創新概念超市平買「過期」食品

 

由三位大學生於2016年所創辦的本地綠惜超市Green Price Supermarket,主要售買已過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 的食物,本意是為了將臨期或「過期」食品重新分配到有需要的人手上,以減少食物浪費。創辦人韓駿謙(Terence) 、蘇漢熏(Ben) 以及陳凌旭(Allison)都是90後,他們創業時仍然就讀大學二年級,今年三人卻經已入選福布斯社會企業界別「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成績十分亮眼。



參與社創獲得靈感 逐決意改變大環境

創辦人之一的Terence和其兩位拍檔Ben和Allison都在參加一次惜食堂的社創活動中認識,他們因此得知港人每日平均棄置超過3,600噸廚餘,而惜食堂只能處理其中的0.1%,其餘全都棄置於堆填區,慨嘆現今社會上食物分配嚴重不均,「有人每日浪費食物,有人三餐溫飽也成問題」,便希望改變社會食物浪費的問題,加上外國如英國、丹麥等已有超市專賣「過期食品」的實例,他們便決定在香港引入同樣概念。2016年,以勝出社企比賽獲得的10萬元起動基金,正式創立「綠惜超級市場」(Green Price Supermarket)。

GreenPrice

跨越創業初期主要難關 

創業初期三位年青人亦遇到不少困難,最大難題便是尋找合適的供應商,因他們並非經營普通零售,臨期食品的貨源供求並非每次都能得到保證。且當時一些供應商不願提供產品,認為他們不應靠賣「過期食物」賺錢,一些則怕若出意外會「做壞」品牌聲譽。因此,他們在初期要不斷向各方面解釋他們的理念和營運方法,努力獲取對方信任,才能開始合作。亦有幸當時的學校教授幫忙聯絡從事食品供應商的朋友,才能獲得第一批貨。

獲得足夠貨存後,他們便開始在週末市集擺檔。雖然起初有構思過利用手機平台等網上方式經營,但一番考慮後仍然認為實體店最切合他們的經營理念和方式。眼見市集營運已逐漸穩定,創業翌年便於觀塘駱駝漆大廈合租開設第一間臨時實體分店。

GreenPrice

錯誤訂立目標客群 

隨後他們將第二間分店定在深水埗區,原意想進駐基層市場,可惜銷售量不似預期,很快便已歇業。後來了解發現,他們銷售的大部分產品都來至國外,原價$40的零食即使半價仍要$20,對於基層市民而言價格仍然過於高昂,不切實際。加上香港在綠色議題上一直較保守和落後,許多市民都不能接受購買「過期食物」,認為會「食死人」,他們雖然會逐一講解「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 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 的分別,也會耐心解釋其營運理念,但亦有一些市民因其價格過低而質疑他們售賣的產品是次貨,各界的質疑聲不斷,無奈關閉深水埗分店。

 

直至2019年,GreenPrice在灣仔開設分店,銷情終於漸入佳境。由於灣仔區的居民多由中產階級及外國人組成,他們一般環保意識較高,亦十分支持減少食物浪費的理念,GreenPrice的目標客群才因此變得清晰。隨後便繼續於大型住宅區開展分店,包括中環、鰂魚涌及將軍澳等,銷售額才開始由虧轉盈。



嚴謹把關貨源品質

雖然表面上售賣「過期食品」,但他們仍有嚴格的入貨要求。例如GreenPrice銷售的貨品最多只能超過最佳食用期的三個月之內,供應商亦需預先向他們表明貨品的問題。除此之外,他們亦與浸大合作,定期抽樣檢查食物品質和營養成份的變化等。Terence與一眾創辦人及同事更會為產品逐件試味,他們的宗旨不只是食品安全,更要求在味道上與正常無異。各門店亦使用了電子價錢牌,產品到期後會自動更改價錢和標明「已過期」字樣,確保顧客安心購物和滿意。

GreenPrice

為吸引更多顧客,GreenPrice的產品定價多以原價的一半以下銷售,且離最佳食用日期越近,相應產品的電子價錢牌便會自動降價,以減少與銷售同類產品的店舖競爭。

 

GreenPrice由2016年開業至今,全港已有8間分店。由最初三人開始創業經營,到現時經已成為擁有多達70位員工的社企,於7月更會在九龍灣開設第9間分店,發展逐漸穩定。當初三位大學生為了創業四處奔波,更要同時兼顧學業,過程中靠堅持與毅力克服了不少困難。經營至今近7年,他們亦見證了市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好,更多市民改變了對「過期食品」的誤解,印證了當初的創業理念的成功。期望GreenPrice發展愈趨順利,用創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