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香港樓市低迷,業主斷供物業情況湧現,銀主盤數量急劇增加,創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香港人不禁開始關注這場樓市風暴背後的深層次問題。根據中原地產最新數據顯示,香港的銀主盤已連續三個月攀升,8月份更是衝破344間,總值逾35億元,打破金融海嘯期間的最高紀錄,成為近17年來的新高。

過去一年,隨着疫情結束後的經濟復甦乏力,再加上利率持續高企,香港樓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儘管今年2月底政府推出了撤銷樓市辣招的政策,曾一度刺激樓市反彈,令銀主盤數量由2月高位316間,跌至3月268間。然而,政策效應隨後減弱,樓價迅速回落,業主的斷供情況再度加劇,銀主盤數量不斷上升。截至8月28日,銀主盤數量從320間增至344間,較去年同期的263間增長超過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銀主盤中有逾四成來自財務公司,即俗稱「財仔盤」,涉及二按的「財仔盤」尤為突出。這類貸款利率相對較高,當經濟環境不穩定時,業主因無法應對高息壓力而斷供,導致銀主盤急劇增加。現時,市場上最大持有銀主盤的財務公司手持約70間銀主盤,佔整體銀主盤約兩成。

銀主盤遍佈全港,不論是平價樓盤還是豪宅皆有淪陷。例如啟德嘉峯滙的一個面積289平方呎的小單位,業主2020年以740.9萬元購入,現時銀主開價僅547萬元,較買入價低26%。此外,大角嘴一號‧銀海的高層相連單位,也以2,668萬元放售,標誌着豪宅市場的困境同樣不容忽視。

半新樓盤成為此次銀主盤潮的重災區,例如屯門掃管笏的緹岸項目中,一個開價288萬元的單位較原業主2020年428.2萬元的買入價低了33%。這樣的例子,無疑反映出息口高企和經濟復甦緩慢對業主的影響巨大。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陳永傑表示,現時香港樓市所面對的困境較2008年金融海嘯更加嚴峻。當時全球經濟遭遇重創,但香港的銀主盤數量依然不如今日之多。隨著息口持續高企,減息無望,再加上經濟復甦緩慢,預計銀主盤數量將持續上升。他呼籲政府在即將到來的10月施政報告中,推出更有力的措施,以防止樓市進一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