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教育局推出的性教育教材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甚至成為國際笑柄。教材中建議學生在面對性衝動時可以選擇「一起到運動場打羽毛球」來轉移注意力,這一提議被不少網民戲稱為「新的性暗示」。此教材引起的不僅是本地家長與教育界的熱議,更登上了國際媒體的頭條,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等多家外媒均有報道,令「打羽毛球」一詞瞬間成為全球笑談。
這份教材針對12至14歲的初中學生,目的是引導他們學會「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但其中提到的「打羽毛球」例子卻讓人忍俊不禁,不少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幽默地表示,以後打羽毛球都會感到尷尬。連香港羽毛球名將李卓耀與謝影雪也忍不住在社交媒體上「抽水」,讓事件熱度再度升溫。
除了本地輿論外,這一事件還在國際上引起了熱議。《紐約時報》提到,香港的青少年聽到上述的建議後都覺得有趣(amused),又指最新的性俚語已經不是 “friends with benefits”(具備性關係的朋友),而是 “friends with badminton”。
新教材事件也在韓國瘋傳,最少有11間韓媒有報道,紛紛以「香港版Netflix and Chill」形容打羽毛球。有韓國網民更融合韓國人的性暗示如「吃拉麵」自行創作,在報道下留言,「不如打完羽毛球返屋企食拉麵再睇Netflix呀?」、「打完波留曬汗,不如嚟我屋企沖涼呀?」等等。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隨後表示,這些教材並非過於保守,而是為了保護青少年,尤其是12至14歲的初中學生,教導他們要正確為自己負責任,懂得愛護自己及尊重別人,學生將來成長要面對更複雜的社會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