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愈來愈多外國遊客利用日本現行的免稅制度漏洞,購買免稅品後在日本國內轉售圖利,日本政府決定對免稅制度進行重大改革。現時,訪日遊客只需在免稅店購物時出示護照等證件,便可直接享受免消費稅,這導致大量免稅品未經海關檢查便流入日本市場,成為非法轉售的利潤來源。

 

為了遏制這種行為,日本政府計劃於2025年引入「先付後退」的退稅制度。根據新規定,遊客將在購物時支付消費稅,然後需在出境前攜帶所購物品到海關進行驗證,通過後方可申請退稅。退稅方式將更加靈活,包括現金退稅、信用卡退稅和電子支付退稅等,旨在加快退稅流程的同時,確保消費稅的徵收更加嚴謹。

 

日本政府數據顯示,2022年財政年度有371萬名訪日遊客購買免稅品,其中5.4萬名遊客購買的免稅品價值超過100萬日圓(約5萬港元)。海關與航空公司合作,針對購買價值1億日圓以上免稅品的374人,抽檢當中57人,僅有1人被證實實際攜帶免稅品出境,餘下56人均已進行轉售。

 

這一漏洞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關注,許多外國人利用這項制度漏洞從事轉賣獲利。免稅店相關人士受訪時表示,「雖然最近越南人和韓國人這麼做的人數正在增加,但從事免稅品轉賣的絕大多數是中國人」。

 

在中國的社交平台「小紅書」和「微信」上,已有不少帳號專門從事免稅品的轉售業務,甚至有人專門招募短期簽證的買手來完成購買和轉售流程,例如幫忙在某某百貨公司排隊購買商品,日薪500人民幣,或是找去旅遊的人回國時幫忙帶免稅品等。」

 

有鑒於這種情況,政府與執政黨研擬修改退稅方式,訪日客將先以含消費稅的金額購買商品,之後再持購買紀錄和商品本身,在海關通過驗證後才能獲得退稅,退稅方式包括信用卡、電子支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