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審計署報告指出,香港郵政在 2013/14 至 2022/23 年度的 10 年期間,在其中 7 年錄得運作虧損,並在其中 9 年沒有達到固定資產目標回報率。由 300 萬元至 3.64 億元不等。計及其他收入,自 2018/19 年度起一直錄得總全面虧損,最近 5 年總全面虧損由 7700 萬元至 2.44 億元不等。

 

在 2022/23 年度,香港郵政錄得收入 40.89 億元,運作虧損 3.05 億元,固定資產回報率為負 13%,與目標為 1.5% 相距甚廣。審計報告又指,在 2018 年起 5 個年度,來自非傳統服務的收入,包括電子商貿服務、集郵服務及附屬服務,佔香港郵政每年收入的 48% 至 56% 。

 

而在 2018/19 至 2022/23 年度期間,本地郵遞服務收入由 19.91 億元減至 14.83 億元,減幅為 26%;郵件量也由 9.1 億件減至 6.49 億件,減幅為 29%。由於傳統郵件被電子通訊所取代的趨勢不減,因此香港郵政預計在 2023/24 至 2027/28 年度本地郵件量會持續減少。

 

不過,本地電子商貿服務在 5 年間每年均錄得虧損,虧損達收入約 3 倍。審計署又檢視在 2020 年起 3 個年度,本地電子商貿服務的預期和實際收入,發現每個年度都未能賺取預期收入,實際收入較預期分別少 69%、64 及 71%。

 

審計署認為香港郵政需採取進一步措施,改善服務成本,並優化服務特點,如加入貨到付款及收件人支付郵費的選項。同時加強在「一帶一路」國家設立新「專線」服務,爭取滿足中國內地跨境電子商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