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成 2045 年碳中和,德國經濟部長 Robert Habeck(哈柏克) 於 2 月提出新的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S)政策,允許將捕捉下來的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十多年前,德國曾大力反對 CCS,但哈柏克稱技術已「成熟且安全」,政界也轉向支持。

 

德國對 CCS 技術的爭議已久。批評者認為技術實施昂貴,沒有具體成果,只是「治標不治本」。但隨後到 2012 年通過法案,令各邦有權否決使用碳捕捉技術。至於哈柏克公布的「碳管理策略」將允許在德國專屬經濟區海域進行碳封存。

 

而現時德國的三黨執政聯盟已初步同意哈柏克所提的策略,但細節仍未確定,反對人士依然希望能擋下政策。批評者認為政府逃避進行工業的改革與減碳,另外尋求昂貴、不永續的 CCS 政策來解決問題,令未來更難轉向節能和綠能。

 

不過除了德國之外,挪威政府都希望透過 CCS 技術來將碳排廢氣注入海床,並且主張北海可能很快會成為歐洲各地高污染產業的碳排「中央存儲地」。挪威計劃分兩階段發展斥資 26 億美元的「長船」計畫。第一階段最快可能明年開始,預計 2025 年營運期間內讓二氧化碳儲存能力達到每年 150 萬公噸,第二階段則預計將儲存量擴充至 500 萬公噸。

 

挪威的批評者指出,雖然第二階段計畫大幅增加海床下的碳儲存量,但估計注入的碳量仍不到 2021 年歐洲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碳排的 0.1%,並且會對海洋帶來新的威脅。而截至 2023 年中,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政府已宣布建造 50 多個新的離岸 CCS 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