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近发布的报告,全球正在进入一个关键时刻,各国领导人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到艾滋病的终结能否如期实现。报告指出,尽管过去十年间,全球艾滋病防治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的防治力度仍不足以达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

截至2023年,全球仍有93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未能获得救生治疗,每分钟就有一人因艾滋病丧命。报告强调,如果各国现在就采取果断行动,包括提供充足的资源、保护人权以及加强治疗覆盖,全球需要终身治疗的感染者数量可以在2050年稳定在2900万左右。然而,如果未能作出有效应对,这一数字将可能上升至4600万。

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的国家包括博茨瓦纳、埃斯瓦提尼、卢旺达、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这些国家已实现「95-95-95」目标,即95%的感染者知道自己的状况,95%知情的感染者接受治疗,95%接受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然而,其他地区的进展不平衡,特别是中东、北非、东欧和中亚等地区的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仍在上升。

联合国强调,为实现2030年根除艾滋病的目标,全球需要加强合作,消除不平等,并投入更多资源于公共卫生系统。这包括消除歧视性法律和政策,确保所有人均能公平获得医疗和社会服务。报告呼吁,各国必须加快行动,推动政策改革,保障边缘化群体的权利,包括性工作者、注射毒品者和 LGBTQ 群体等,从而有效防治艾滋病。

艾滋病自20世纪80年代爆发以来,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随着医学的进步,艾滋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实现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仍需各国努力。